《目送》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節錄自〈目送〉

 

從叛逆、緬懷到依賴,親情總有許多面貌,而今天,作為親情主題的結尾,我們看到龍應台的《目送》。

 

《目送》集合七十四篇輕薄短小的散文,多是生活中的一隅斷章,如隨手筆記,卻能引發過著類似生活人們的共感。作者邁入中年,上有至親的失能,下有子女的疏離,連自身都逐漸發覺衰老的痕跡,然而,本書沒有過多的矯情,不用滿溢的文字寫愛,也不用哀怨的語調寫逝,僅是恬淡、坦率,卻令讀者沉鬱於生命之重。《目送》中的親情,既非單一的愛,亦非單一的恨,僅是哭笑不得的無可奈何,或順其自然的放手,那人的背影不需追,也不必追,與他同行的時光卻是親子間塑造彼此的重要歷程。

 

親情,總是最為人津津樂道的話題之一,幾乎所有人都必須面對、談論的問題。若脫去一切外在的藩籬,親情僅僅是生命降生時附帶著的關係,有些人為這道血緣的聯繫賦予情感的特殊性,用孝道與親恩語之;也有人不滿於傳統權力結構的壓迫,用責任與回報主張。

 

人們可以用無數的詩篇與書頁,紀錄親情的每一款應對進退,當我們闔上書頁,親情最後也僅是自己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