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都巡遊Venezia》

 



「威尼吉亞除了在音色上更接近目前的義大利文之外,在目前的環境下,還賦予這個城市一種陌生感,一種由陌生產生的疏離。對了,這就是我要的感覺。如同我以三年的時間,重新認識的威吉尼亞城一樣。我不必靠別人的眼睛去看,我也盡可能地用自己的嘴巴去問,我用手觸摸,我用雙腳踏尋,我以我生存的方式重新體驗這個以前曾被我想像無數的水都。」

——節錄自水都巡遊Venezia                                        

 

今天,我們的旅行主題先從小巧的《水都巡遊Venezia》開始。

 

《水都巡遊Venezia》紀錄一對就讀建築學院的留學生夫妻,在威吉尼亞(威尼斯的義大利語音譯)旅居三年,包含生活瑣事、旅遊行腳、攝影博覽、觀察建築的散文小集。全書以威尼吉亞為舞台,不時提起以本島為中心枝蔓的地景與運河,搭配全書開頭的手繪地圖閱讀,將原本陌生的「碎豆腐」一一填上名字與印象,有如伴隨兩位主角同行,於那遙遠、陌生、疏離的水都Venezia

 

然而,為何捨「威尼斯(Venice)」而用「威尼吉亞(Venezia)」呢?原來是一種對主流獨大的反抗。威尼斯作為英語的音譯,其自然代表著官方以英文獨大的意識形態,甚至作為義大利語本尊的Venezia,又是排擠著作為方言的威吉尼亞語VenexiaVenetia;同時Venice所指的現代城市,也埋沒著Venezia曾為古代共和國的歷史。總結來說,前者威尼斯是主流、官方的;後者威尼吉亞則為地方、弱勢的。

 

中心與邊陲的對立產生了弱勢方被排斥、消弭的可能性,正如主角們體會的威尼吉亞也面臨被工業與經濟發展助益與侵襲的矛盾感。兩相對立的概念也時不時在書中提及,如被威尼吉亞人稱為「千朵.史多力克」(意指:古城中心)的本島,與主角們前期居住的麗都。

 

當地人與觀光客、威尼吉亞城與威尼吉亞共和國,無不是對立卻又巧妙的共存共榮,作為留學生的主角們,也微妙的「跨界」於生活與旅行之間,威尼吉亞既是人地生疏的城邦,又是朝夕相處的場域,本書便記錄著又熟悉又陌生,卻惹人憐愛的水都Venezia